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初期,多数处于松弛性瘫痪期,表现为身体肌肉张力低下,不能维持有效的姿势,导致基本的平衡能力无法调控,不能维持坐位和站立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提高患者发病初期的肌肉张力、增加患者的姿势控制从而获得维持平衡的能力,成为早期康复治疗中的研究热点之一。电动起立床不仅可以维持脑卒中患者的站立体位、增加关节的本体感觉和建立患者的站立感觉,而且还可以防止长期卧床带来的各种并发症。站立架也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治疗器械,同样可以维持脑卒中患者的站立体位,增强脑卒中患者对姿势的控制;站立架构造上减少脑卒中患者上部躯干束缚,利于患者腰背部自主活动的优点;同时在临床操作上简单方便。因此,笔者采用上述两种治疗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对脑卒中患者平衡能力的影响,旨在寻找能够更好地提高脑卒中患者平衡能力的治疗措施。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7月—2011年9月在我科康复治疗的脑卒中患者40例,年龄44—65岁。入选标准:①经ct或mri检查确诊为经颈内动脉系统单侧病灶且初次发病,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1];②病程在发病2周以内,病情无反复,生命体征稳定;③无言语不利,意识清,可配合治疗并执行命令;④无影响治疗性疼痛;⑤无严重体位性低血压反应。排出标准:①前庭或小脑部的神经系统疾病;②影响体位变化的骨科疾病;③严重的心肺疾患;④严重的视觉系统的病变;⑤无精神障碍症状。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由表1可知,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除采用上述治疗措施外,使用电动起立床治疗,每日 2 次(上、下午各 1 次),每次 20min,每周 10 次,共 4 周。在后2周,将电动起立床上的托板和最上面固定在腋下的固定带松去。
观察组同样给予电动起立床治疗4周,不同之处在于,后 2 周将下午的一次电动起立床治疗改为站立架治疗。两组患者站立期间,在患者面前放置姿势矫正镜,并由专业治疗师负责督导,以免在站立中患者肢体对位对线产生偏移。在两组患者治疗的后2周,在治疗师指导下进行站立位下bobath握手上举及左右抛接球训练,共3组,每组60个,分3次做完。
结果
在不同治疗时期进行组内比较,两组的表面肌电rms、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前及治疗2周进行组间比较,两组的表面肌电rms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经过4周治疗后,两组后进行组间比较,两组的表面肌电rms、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3。
人来站立架(图片与本研究内容无关)
讨论
脑卒中后患者功能的恢复是一个逐步改善的动态过程,平衡功能也经历丧失和建立的转化过程。在此过程中,肌肉张力与平衡功能的建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软瘫期,患者的肌肉张力低下,肌肉控制能力差,直接影响患者平衡能力。随着肌肉张力的提高,联合反应的出现以及协同运动的产生,患者的平衡功能也相应地提高。在康复治疗过程中,一部分患者的软瘫期阶段过长,平衡功能难以建立,影响恢复的进度。因此,常将提高早期脑卒中患者的肌肉张力以恢复平衡功能作为治疗的重点,把促进运动功能向分离运动发展作为治疗的方向。
在康复治疗过程中,电动起立床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早期电动起立床的站立,可以避免脑卒中后患者因长期卧床对身体各系统造成的不利影响。站立架结构简单,成本相对电动起立床便宜,为各级医院康复科常用的器械之一。然而在临床使用中,站立架的使用对患者的条件要求相对高些。因为脑卒中早期的患者并不能适应站立架的站立训练,同时站立架也不具备有腰背以上的支持,使得早期躯干控制差的患者在站立架上不能适应,所以临床上仍将电动起立床作为早期脑卒中患者站立训练的首选。站立架对腰背以上没有支撑,增加了自身背部减重,能更好地提高患者竖脊肌的兴奋性,不仅能够增强腹肌的离心性收缩,还可以强化躯干旋转的程度,也可以借助躯干的灵活度,增加一些徒手的抗阻训练,从而提高核心肌群的力量,增加核心肌群的稳定性,从而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训练效果。
把各种有效治疗手段相结合以达到治疗目的,是我们的研究方向。电动起立床不仅可以改善平衡功能,还能够对患者的对位、对线起到一定的强化作用,这是站立架所不具备的,合理选择站立架治疗介入的时机,可以发挥其长处,提高疗效。本研究表明,对脑卒中患者早期进行电动起立床训练的基础上联合站立架训练,能够起到更加显著的效果。
人来电动病床——一款可以进行0°~85°站立训练的电动病床
本文为节选,想了解全部文章内容,请关注公众号并在后台留言索取。
尊龙z6官网的版权所有 © 2022 广州人来康复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www.retlife.cn all rights reserved